那些事有感
首先,我觉得这书名应该改成“明朝那些人儿”。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这一到五卷的,从朱元璋、朱允汶、朱棣、朱高炽、朱瞻基、朱祁镇、朱祁钰、朱见深、朱佑樘、朱厚照、朱厚火总、朱载后土、朱羽钧。。。。。。。
这些名字除了朱元璋、朱棣外,其它的都很不为人所知,至少在我是这样的。相对于他们各自使用的年号来说,我们国人更愿意用年号在代表他们,如洪武、建文、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、成化、弘治、正德、嘉靖、隆庆、万历。。。。。。
为什么会这样?我想这来自我们传统中的“名讳”一说,父母大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叫,随便用的。这皇帝天子的名字自是要藏诸高阁,专有专享了。这是种奇怪的文化。他源于何因,还真值得研究一番。这是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一处所在。
除了这些皇帝老儿外,还有一连串的名字,那些人儿啊!就象我喜欢的那首歌里唱的一样,那些花儿啊,他们到哪去了啊,他们在哪里啊。。。徐达、常遇春、汤和、李善长、刘基、方孝孺、姚广孝、解缙、于谦、王守仁、严嵩、徐阶、张居正、马三保、海瑞、戚继光、甚至唐伯虎。。。。。。
首先是有这些人,才有了那些事。历史就是那些过去的人儿的折腾。
按我个人的好恶,我在这明代的皇帝当中,比较喜欢有这几位,除了最风去的朱重八、朱棣外,我惊叹朱祁镇的悲喜曲折人生,欣赏朱厚照的恣意、朱厚聪的执着(工作修道两不误)。
臣子里头,于谦第一,张居正最二,徐阶第三。再下,王守仁最神秘、最吸引人,得专门去研究一下他的“心学”。
我们都说以史为鉴,就是说要把历史当成镜子,是成例。知道那些事可为、那些不可为,那些是忠、那些是奸,那些是善、那些是恶。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,这些纷乱的人与事、战争与和平、卑鄙与高尚,仍如水流一般,从无停歇地延流至今,从未曾止,从未曾歇。就是以史为照,一样还是泥沙俱下,人人都被裹胁其中。
历史,日日都在重复。而唯有跳出江湖,超出其上者,才能真得真谛与解脱,所谓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。然千百年来,各家都云找到了其规律,特别是政治家们,更以其主义对社会进行各自的改造。
从朝代内部来看,皇帝有生有死,大臣有来有去,天下有和平有战乱。从朝代更迭看,是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。尽管真相若斯,而皇帝求不死之心,历朝都有;江山永固之梦,代代不灭。何以故?他们就没看到这规律么?
在我看来,这以史为鉴的真谛,就是要生出一个“厌”字。那个谁谁说过,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。我说历史天天都在重复。烦不烦啊!千百年来,千万年来,乃至万万年来的炒冷饭,循环往复,你争我夺,生生死死,兴兴亡亡。而且大到一国,小到一城一党一家,皆是如此。最近看的一本当代官场小说《国家干部》,分明是明朝那些事儿中的一段儿嘛。有这些为鉴,还不能使人生出离心么?
所以以史为鉴,辩出个忠奸善恶,只是小儿科,要超出其上,达到心中无忠奸善恶好恶才是真的镜鉴明了。这三百年大明天下,在我看来,明白人怕只有一个,就是王守仁同志。他说: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真的实践起来,要把这四句倒过来,先有格物之行,为善去恶,知善知恶,最后达心之本体无善无恶。其如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”有何异哉?所以啊,真理,或者真相,到最后都是相通的。
阿弥陀佛!
(2009-7-13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